11月21日負債整合,徐志軍開著他的“順風車”。實習生 王飛 攝
  【德行錄】
  徐志軍 43歲
  社區:西裝外套海澱區地質大院社區
  “您好,有去西四的免費順裝潢風車,您要搭乘嗎?”
  對徐志軍而言,這樣的話,在烤肉這一年多里已數不清說了多少次。
  2012年11月13日開始,徐志軍將自己的私家車變成一系統家具輛順風車,在上下班途中,搭載了300餘位熟悉或陌生的人。一年下來,駕駛順風車的天數超過200天。
  “那天,下著小雨,爸爸送我去上學,我看到一位老伯,拄著拐杖,卻沒有雨傘,爸爸十分同情老伯伯,就搖下車窗問老伯伯,往南開的順風車,您要搭嗎?”
  這段話出自一位8歲小女孩笑笑的作文,他的爸爸是徐志軍。
  徐志軍開順風車的故事,曾被笑笑多次寫在作文中,老師更把她的作文拿到全校去朗讀,“接孩子的時候,老師告訴我,女兒挺自豪的”。
  爸爸開順風車,成了女兒的作文素材,也成了女兒學習的榜樣,但徐志軍卻一次次對女兒說,“沒必要把爸爸做的事情當成是好事,這就是生活中很平常的小事”。
  兒時的搭車記憶
  徐志軍兒時住在鄉下,6歲時想到鎮上去找婆婆,一位郵遞員用自行車順路捎他過去,那是他第一次坐順風車。
  中學後成為一名寄宿生,學校在城裡,離家很遠,每周要先從鄉下到鎮上,到了鎮上後,再搭乘一些要去城裡辦事的順風車,“小時候上學,坐過很多企業的辦事車,基本都是不要錢的”。猶如一顆種子,在徐志軍的心裡悄悄生根。
  2002年,徐志軍有了第一輛車,他偶爾會捎一些熟人,幾年下來,斷斷續續捎了不少人。
  2012年開始,徐志軍決定把順風車,像寫日記一樣記錄在微博上,當成一種習慣來堅持。“徐俠客”,他的微博名——有一顆俠客一樣的心,是他所希望的。
  首次出師無乘客
  同年11月13日早上6點31分,徐志軍在微博中寫道,“天冷,歡迎搭乘6:45北京地質大學開往西四的免費順風車,有意者私信聯繫!車雖然破點,十多年的普桑,但車技一流,人車合一那種!”微博中附帶一張實時氣溫1℃的截圖,該條微博的閱讀量達19萬次,評論及轉播數為261次。
  “那天發了微博後,有很多人詢問,還有鼓勵的,提醒安全的”,徐志軍說,可第一天並沒人乘坐他的順風車。他沒氣餒,第二天,第三天,就這樣一直堅持著,不到一周,迎來了免費順風車的第一位乘客。
  後來,這些乘客中的一些陌生人因順風車與他結緣,成為朋友,大家常常用微信聯繫。
  徐志軍認為,順風車是一件很自然、很輕鬆的事,開車的人不強求,坐車的人要放鬆,他將自己每天的行車路線、行車時間固定,併發布在微博上,如遇到要出差等特殊情況,會提前在微博上告知。
  長時間的經驗積累,使徐志軍每當在路上行駛時,遠遠地掃上一眼,就能看出誰最著急用車。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時,他會放慢車速,搖下車窗,問上一句“有去西四的免費順風車,您要搭乘嗎?”
  把“車費”捐出
  今年9月的一個周一,小雨,徐志軍送女兒上學的路上,經過學院路。一對母子正在雨中打車,左等右等,“空車”卻怎麼也不來。
  徐志軍看到後,急忙把車停下,搖下車窗告訴他們自己的行車路線,“他們要去王府井,我要送女兒到崇文門,特別巧,正好順路,”於是母子倆上了車。
  路上他們聊天,徐志軍得知,這對母子已在學院路等了近半個小時,但卻始終沒等到空車。
  到了王府井,母子倆準備下車,下車前母親想給徐志軍50元車費,表示感謝,但被徐志軍謝絕了。
  因急著送女兒上學,徐志軍與母子倆告別後,便匆匆踩油門往女兒學校趕去,把女兒準時送到學校後,他終於鬆了一口氣。可這時他發現,汽車后座上,不知何時多了50元錢。
  他不知該拿這錢怎麼辦,“我把這事兒寫在微博里,問大家該怎麼辦?”微博上的網友紛紛給他出主意,有人建議他把這錢捐出去,“於是我通過網銀把錢捐給了公益組織”。
  分享順風經驗
  今年10月,一則有關順風車的新聞吸引了徐志軍的註意,“河南一名貨車司機免費搭載兩位村民,途中司機因操作不當,導致一名乘客當場死亡,車主和司機賠償死者41萬餘元”。
  開順風車多年的徐志軍,早已有了一套獨特的“順風車原則”,他在微博上,轉載了該則新聞後,向大家傳授了自己的經驗。
  “長途不順,保險不齊不順,路況不熟不順,叼煙頭的人不順,車技不好不順,車況不好不順……”談到“順風車原則”,徐志軍滔滔不絕,“像保險不齊,這很危險,商業險、基本險、交強險、駕乘險這都得上,要真出了事故,保險能起很大作用”。
  在微博上,他開了一個“順風俠說車”的話題,定期跟網友互動,分享心得體會。
  如今,身邊一些人買車後,也開起順風車,而對徐志軍來說,在微博上記錄順風車的故事後,讓他感覺與大家的距離更近了,“原來都是一對一的鼓勵,我幫助你,你謝謝我,現在同時能收穫這麼多網友的鼓勵和支持、提醒,讓我特別感動”。
  新京報記者 李馨
  【榜樣說】
  別把它當負擔,別把它當表演,把它當成生活中一種平平淡淡、細小的習慣。
  ——徐志軍
  ■ 眾評
  高女士:他的開車技術非常好,坐他的順風車安全、踏實,最可貴的是他每天都在堅持,在路上詢問陌生人是否要搭順風車,有人給他錢,他從來不要,他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。
  豬頭妹:有幸在現實中遇到了傳說中的免費順風車,正能量滿滿。
  程女士:雖然他是我的領導,可我們都習慣叫他“俠客”,有加班的晚上,“俠客”會挨屋問誰要搭他的順風車。地質大學附近的順風車已有很多班,很多都是曾經搭乘過順風車的同事們開的,我想以後有車,我也會這麼說,“您好,有去西四的免費順風車,您要搭乘嗎?”
  周美榮:平凡之人做著非凡之事,向你學習,大家一起關愛老人,舉手之勞,共創友愛之家。  (原標題:“順風俠”:上班路上捎你一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g12egco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